高低温交变试验机是模拟异常温度环境的核心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可靠性测试。但在长期运行中,常因部件老化、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出现故障,其中“不制冷”“温度波动大”是两类典型问题,直接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。以下针对这两类故障的成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。
一、不制冷故障:
故障现象:试验机设定低温后,箱内温度无法下降或降温缓慢,甚至全部无制冷效果。
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:
1.制冷剂泄漏(最常见原因):制冷系统中的冷媒(如R404A、R23)因管路老化、接头松动或压缩机损伤发生泄漏,导致制冷量不足。解决方法:通过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压力(正常运行时低压侧约0.3~0.5MPa,高压侧1.5~2.0MPa),若压力异常偏低,需用检漏仪(如卤素检漏仪)查找漏点(重点检查焊接口、铜管弯折处),修复后重新充注适量冷媒。
2.压缩机故障:压缩机长期高负荷运行可能导致内部磨损(如活塞环损坏)、电机烧毁或启动电容失效,无法正常压缩冷媒。解决方法:听压缩机运转声音(正常为平稳低鸣,异常为异响或无声音),测量运行电流(与铭牌参数对比),若确认故障需更换压缩机或维修电机。
3.冷凝器散热不良:冷凝器表面积灰、风机损坏或环境温度过高(超过35℃),会导致冷媒冷凝效率下降,间接影响制冷效果。解决方法:清洁冷凝器翅片(用软毛刷+压缩空气吹扫),检查风机是否正常运转(轴承润滑或更换损坏风扇),并确保试验机周围通风良好(与墙壁保持≥50cm距离)。

二、温度波动大:
故障现象:试验机运行中温度忽高忽低,超出设定值的±2℃(精密测试要求波动≤±1℃),导致样品受热不均。
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:
1.传感器故障或位置不当:温度传感器(通常为PT100或热电偶)老化、接触不良,或安装位置未处于箱体气流循环中心(如靠近箱体壁或出风口),导致采集的温度数据失真,控制器误判。解决方法:用标准温度计对比传感器读数(在稳定温度下误差应<±0.5℃),若偏差过大需校准或更换;同时检查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(通常距内壁≥10cm,位于风道中部)。
2.加热/制冷功率不匹配:试验机频繁启停压缩机或加热管(如设定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时),或加热元件(如镍铬合金丝)局部损坏,导致温度调节滞后。解决方法:检查PID控制参数(如比例带P、积分时间I、微分时间D),适当增大P值(提高响应速度)或减小I值(减少过冲);若加热管损坏(用万用表测电阻,正常为几十至几百欧姆),需更换同规格元件。
3.箱体密封性差:大门密封条老化开裂、箱体存在漏风缝隙(如门框变形),导致外部空气渗入,干扰内部温度场稳定。解决方法:检查密封条是否完整(按压无变形、无漏光),必要时更换硅胶材质密封条;同时观察箱体结构(如运输后是否因碰撞导致门框变形),通过调整铰链或加固框架修复。
高低温交变试验机的故障多与制冷系统完整性、温控系统精度及日常维护相关。定期清洁冷凝器、校准传感器、检查密封性,并在出现故障时按“先易后难”顺序排查(如先查传感器再查制冷剂),可有效降低故障率,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。对于复杂问题(如压缩机全部损坏),建议联系专业厂家维修,避免自行拆解造成二次损伤。